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“胎毛笔”是中国“文房四宝”之一的传统手工艺产品。
胎毛制笔据说始于中国唐朝:当时一学子携带自己的胎毛笔进京应试,才思敏捷,有如神助,高中状元。并得到皇帝的赏识,封官进爵。此学子为纪念此胎毛笔, 在笔杆上刻“状元笔” 三字。此事流传到民间, 民间争相效仿, 形成华人千年来的传统。因此,胎毛笔又称为“状元笔” , 人们通常将它放在书房文昌位展示,以激励主人一心向学,因此,胎毛笔又称为“文昌笔”。
(胎毛笔传说一)
胎毛笔历史悠久,自唐代以来就有制作"胎毛笔"的习俗,唐朝诗人齐卫《送胎发笔寄仁公诗》中有"内为胎发外秋毫,绿衣新裁管束牢"的诗句,便是极好的明证。胎毛笔一则避邪;二则有传世纪念意义,在日本、台湾广为流传。胎毛笔是婴儿出生后第一次理下的头发做成的毛笔,是小宝宝离娘胎出身后唯一可留作纪念的,它具有人生仅有一次的自然发锋,弥足珍贵。胎毛笔可根据胎毛的多少制成单笔、对笔或套笔。传说古时一书生进京赶考用胎毛笔作文章,结果中了状元,固又称"状元笔"。对笔可用于宝宝长大后和喜接良缘的对方互换定情物。套笔除上述用途外,还可留一支给宝宝的父母以作纪念。一则表达慈爱之心,二则为孩子留下永久纪念,寓意着激历孩子用自己的毛发之笔,书写自己的人生之路。
(胎毛笔传说二)
传说在古代有一户很穷的人家,儿子要上京考试没钱买笔,只好将他的初生胎毛编制成笔让他上京考试.结果一举中状元.所以胎毛笔又叫状元笔.每个婴儿的出生,都代表着上天对人类怀有希望。而中国自古以来,即有许多庆贺新生宝宝的传统礼俗。每项仪式和礼俗都蕴含着对宝宝无尽的期许与祝福。希望宝宝平安健康、成家立业、飞黄腾达。
●剃头礼
◎剃头→为初生宝宝剃理胎毛,是古代特有习俗,愿他从头开始,一生圆满。
◎去霉→理发后接着为宝宝剃除眉毛,去除霉运,祭祖礼仪时,表尊敬之意。
◎吉兆→理发后用红蛋于头顶滚动三圈,取意鸿运当头,愿平步青云,有好姻缘。
◎吉兆→理发后用红蛋于头顶滚动三圈,取意鸿运当头,愿平步青云,有好姻缘。
◎健壮→理发后为宝宝洗澡,于澡盆中放入石头二个,身体健康,壮如硬石。
◎聪明→同时摆放葱二根,取与『聪』同音,愿宝宝聪明过人,智慧不凡。
◎富贵→再放置金锁片一个与铜钱六枚,愿宝宝吉祥如意,大富大贵。
◎传承→剃理之胎毛,由祖父母或父母择以具有保存价值之笔杆,制作成『婴儿三宝』为宝宝开运避邪,愿宝宝平安长大,飞黄腾达。
(胎毛笔传说三)
◎传承→剃理之胎毛,由祖父母或父母择以具有保存价值之笔杆,制作成『婴儿三宝』为宝宝开运避邪,愿宝宝平安长大,飞黄腾达。
(胎毛笔传说三)
剃头:为婴儿剃理胎发,为何呢?
1.俗信婴儿的胎发来自母体,难免有所谓的血污,因此必须剃头,一则剃除秽气,二则期望婴儿的头发长得浓密。
2.剃除胎发才能抱进大厅,不理胎发进厅,是对神佛、祖先之不敬(祭祖前须先理去胎毛与眉毛,以表敬意),含婴儿不安。
3.胎毛可避邪开运,具永久不腐坏之特性,须妥善珍藏为是。
●报酒:产后三日供拜祀之鸡酒、油饭送至娘家,报其已有外孙,乃称之。
●三朝礼:旧俗─婴儿出生,先以麻油擦身,再以父亲衣服包裹全身到第三天为婴儿第一次洗身,换衣(洗浴礼)称为洗三。洗澡水内放龙眼叶、石头,比喻子孙满堂,身体强壮。现因大部份都于医院生产,较为不便,乃改为24天或满月当天与剃头礼同时举行。
●汤饼会:拜神祭祖并宴请亲友吃汤饼,并接受道贺,人气旺、喜气来,彼此联络感情。
●送头尾:外公、外婆送给外孙从头到脚所穿戴之一切。
●送庚:亲朋好友送来的红包与礼物为送庚。
●24日:象征古代24孝,讲吉祥话,希望宝宝将来孝顺父母、善尽孝道,剃头礼亦可此日举行,与24孝同义。
●满月礼:即弥月之喜。旧礼俗中,于满月当天为宝宝举行剃头礼,而后,敬神祀祖,请回客回礼等…
●四月日:(收涎)婴儿出生满四个月,当天要做收涎礼。收涎是用圆形的酥饼,中央有圆洞,十二、二十四或四十个,以红线穿连,挂在脖子上,垂于前,请长辈于婴儿口唇作揩抹状,然后说吉祥话,并吃下饼干,祈求婴儿不再流口水,并祝福来年再添宝宝之意。
●度晬:(抓周)让满周岁的婴儿坐在米筛中央,让他自行随意抓取一样,由他所抓取东西的属性及代表的文字意义,判断其长大后可能从事或兴趣的行业别,是礼俗中有趣的性向测验。在此提供民俗古礼所象征的涵义及代表的意境,希望您以轻松趣味的心情来完成,达到小孩开心、大人安心、皆大欢喜,毕竟中国人礼多人不怪!